物体到底为什么运动
编辑
直觉上,很容易认为,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,但实际上到底是不是这样呢?我们可以看一些生活中的实例。
从何说起呢,譬如说,你的桌面上有一把尺子,轻轻推动它,尺子会跟着你的手走,手停止用力,尺子呢,也停了下来,如此看来,这个看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不过,情况也可能不太一样,比方说,一种幼稚的游戏——弹尺子......不知道大家玩没玩过,如果没玩过......不妨在你的桌子上做一下这个实验——用手指尖,用力一弹,结果,尺子,被弹了出去——就是这样。
不过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点,即,尺子被弹出后不再受到手的力的作用,但还能滑行一段距离——在这一段距离里,尺子的速度会逐渐减慢,最后,停下来。当然如果你的运气好的话,可能可以碰掉别人的尺子;运气不好,在你的尺子的速度减至
0
→
{\displaystyle {\vec {0}}}
(提醒一下,别忘了速度是矢量!)之前,你的尺子先掉到了地上。
本文并不是在讨论弹尺子!说了这么多,无非想说明一点:直觉上看,有些物体似乎在力撤去之后能持续运动一会儿。
所以呢?很遗憾,我提前告诉你,以上两种结论,都是错的,只靠朴素的观察,还不能成为科学家,我们必须从实践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。
我们再来看,第二个实验至少提醒了我们,也许速度并不需要依靠力去维持,桌面是粗糙的,如果换成冰面呢?
同样的尺子,同样的力度,在平滑的冰面上被弹出,常识告诉我们,它可以滑动很远,很远,才停下。
那我们能不能发挥一下思维的力量呢,看来平面的光滑与粗糙是一种性质,我现在就假想有一张特别,特别,特别光滑的桌子,在那上面,我玩弹尺子,那尺子——也许就不会停下来了吧?
所以,下面这一句违反直觉的话,请务必记住——事实上,他并不违反你的直觉,只是你已经习惯了不求甚解地感知这个世界。
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,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(即速度)发生改变的原因。
你一定会问,那么,尺子为什么会停下来?其实很显然,是因为桌子不够光滑——因此桌子对尺子也存在着力的作用。我们之前很容易误认为只有人才能给与物体“力的作用,实际上并不是这样”。
牛顿第一定律
编辑
牛顿第一运动定律:在不受力或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,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。
我们可以看出,说到底,物体之所以运动,并不是因为力的作用,而是因为它之前就在以这个速度运动,或者说,物体有保持自身速度不变的性质,我们称之为惯性,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,质量越大,惯性也越大,与其他因素,例如物体的运动状态,没有任何关系。
对于静止的物体,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,桌上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长了腿,自己跑掉。可是,对于运动的物体,长久地不受到力的作用,或是合外力为零,却是不可能的,因此,牛顿第一定律并不能严格通过实验验证,它是通过实验现象加上合理推理的产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