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始皇陵:传闻有“会飞的金雁”,到底是什么回事?

那么,这只用黄金制作的“金雁”,不但会飞,而且还飞了几百年还没有落下来,到底是什么回事呢?

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,一是没有电力这种动力,二也没有发明蒸汽机这种东西,这只“金雁”飞行的动力从何而来呢?

也就是说,“金雁”能飞几百年不落,那就意味着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,换句话说,如果能够解决动力的问题,那么,“金雁”会飞还是有可能的,并不一定就是人们没有根据的幻想。

所以,关于“会飞的金雁”的动力问题,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,即:

一、鲁班削竹为鸢,飞三日不下

据《墨子-鲁问》中的记载,即:

“公输子削竹木为鸢,成而飞之,三日不下”

也就是说,春秋时期的鲁班,可以用木与竹这两个材质,制作“鸢”这种能够飞行的东西,并且可以连续飞行三天而不落下来。

我们知道,鲁班是历代以来能工巧匠的祖师爷,据传他能够制作许多当时人们无法想到的东西,并将其制作方法记录成书,即《鲁班书》,可惜后来失传了。

因此,从记录的“鸢”这种东西来看,根本不需要什么动力,“鸢”之所以能飞三日不落,很可能只是借用“巧力”而已,当然,这种“巧力”也只有鲁班这样的人想得出来。

所以,从这个角度来说,“会飞的金雁”很可能就是鲁班时代的产物,或者是《鲁班书》失传之前,就已经被制作出来,恰好被秦始皇收集到并保存于秦始皇陵中而已。

二、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提到“以人鱼膏为烛,度不灭者久之”

如司马迁的说法,古人认为在大海的深处,有一种被称为“人鱼”的生物,据说利用这种生物熬制出来的油,可以久燃不灭,古人常说的“长明灯”就是以这种“油”为燃料。

若是以此推断,既然“人鱼膏”可以长燃不灭,也就意味着它能够为“金雁”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因此,从这个角度来推断,“会飞的金雁”之所以能够飞几百年不落,很可能就是以这种“人鱼膏”为动力。

如果这是真的话,那么,“金雁”能飞行几百年也算不得有什么稀奇。

当然,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推断,并没有什么证据在手上,所以,希望大家不要信以为真,我之所以推导这些东西,不过是希望引起大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而已。
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问过蓝天

【问过蓝天】专注国学、佛学,每天都有内容更新,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,欢迎收藏,欢迎赞赏,欢迎转发。

本文资料重点引自《史记》《三辅故事》《汉书》《墨子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