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佛教常识】什么是禅七?

此外,智者大师在《修习止观坐禅法要》、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》等书中,对坐禅方法也颇多论述。日本、朝鲜佛教界,对于坐禅也都十分看重。

相传佛陀在菩提树下禅修四十九日后悟道,在悟道前,他曾经发下誓愿:“我今若不证,无上大菩提,宁可碎此身,终不起此座。”

一般出家人的功夫比不上佛陀,不大可能用七天时间就开悟,所以有时候用更充裕的时间来调整和觉察自己的身心,所以打禅七也有连打七个七(也就是七七四十九天),甚至十个、十二个七的。

打禅七的目的是明心见性。在很多人的印象里,禅修好像很轻松、很洒脱,吃饭、喝茶、睡觉无不是禅。自古以来确有很多禅宗大师,是在日常生活中顿悟的,为什么僧人还要保持这样一种严苛的修行方式?

须知禅宗用功好比爬山,爬到山顶的时候,就能看到山外的好景。但是在登顶之前,要从山脚一步一步往上爬。禅修是渐修积累的过程,只有下足了功夫,登上山顶的一刹那,才会有“顿悟”。

虚云老和尚19岁出家,开悟前在福建鼓山住山洞,拜了3年的万佛忏;又用4年时间做职事,做寺院里的杂活,培植福报;后又在山洞里修了3年的禅定;在天台山学习了5年经教;用3年时间拜山——从浙江普陀山三步一拜,拜到五台山;在九华山学教3年;在终南山住山2年;行脚2年,足迹遍布四川、西藏,远至印度、斯里兰卡、缅甸等地。

即便是有这样的修行基础,虚云老和尚也直到56岁在扬州高旻寺打禅七时,因为禅堂里行茶水,被开水不小心溅到手上,茶杯掉落而开悟。

文章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,感恩!

文章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,感恩!

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