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的皮草服饰

中国古代的皮草服饰

(2006-07-07 11:26:23)

分类:

皮草的历史

古代中国的皮草服饰

在我国人们有非常源远流长的使用皮草的历史。

在中国人的心里一直跟皮草有一种非常亲密的接触,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人看法不太一样,中国人一直觉得人类使用皮草做服饰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。

皮草通常的叫法是“裘皮”,在甲骨文中“裘”字产生得相当早,而且它的形成就是把毛翻在外面穿。我们中国古代有很多的说法和俗语,也是源自我们祖先这样的一种穿着习惯。

比如:皮毛不存,毛将焉附。只有穿着毛皮服饰很长历史的民族才会举出这样的例子。意思是说:如果皮板子坏了,那么毛就没办法在衣服上存在下去了。

皮草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是一种珍贵的服饰,在很早以前皮划和丝绸是并举的,我们在很多文选中都可以发现这样的说法。而且我们中国以前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,小孩和年轻人是不适合穿皮草和丝绸的。因为它是好东西,所以要留给年纪大一点的人来穿,如果是年纪很小的人穿了它是会折寿的。

中国人的想法是:如果把人间的荣华宝贵享受够了,生命也就该结束了。所以好的东西应该留给事业有成,年纪大些的时候来享用。以前小孩在家里再富有,再受到宠这,大人也不会让他们使用这类的东西。也就是把皮草看得非常高。

在中国有尊老的传统,人们把皮草留给老人用,所以老年人从某些方面说,穿皮草也是比较合适的。

人们通常会把制作皮草的毛用兽和游牧的民族联系在一起。很早的时候,中原地带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,对外来的游牧民族天生就有一种恐惧的提防心里,而这些游牧民经常使用这些皮草制品,所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有时候也把皮草服饰看成是一种民族的东西,深深的植根在炎黄子孙的心中。

在中国的历史中,南北朝,元朝,西夏,金,清朝,是少数民族的政权,所以也是皮草服饰特别繁荣的时期。皮草服饰一直是一个专门化程度很高的产业。在很多的文选中都可以看到皮草相关的术语。

比如把皮草的毛朝里穿,让长长的毛从边缘的地方漏出来,这种装饰在很多的朝代流行过,我们把它叫做“出锋”。有专业的匠人是专门从事毛皮服饰的,一般的裁缝还担任不起做皮草服饰的任务,人们管他们叫做“毛毛匠”。

清朝的皇帝每天穿衣都有一个记载,叫做“穿戴档”,现在故宫后面的第二档案馆里还可以看到这些“穿戴档”,太监每天用很工整的小楷写下来。对皮草的记录非常详尽。

分享:

喜欢

0

赠金笔

阅读┊

收藏

喜欢▼

┊打印┊举报/Report
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

前一篇:皮草的诱惑

后一篇:门巴族牛皮背饰

Top